首页 > 头条 > > 内容页

上映35天上座率场均双高,看《长安三万里》如何炼成暑期最强长尾

2023-08-12 09:24:14 来源:凤凰网 分享到:

在这个最慢热的暑期档,我们见证了太多次逆袭。


(资料图)

各个类型体量的优质项目轮番上阵,逆袭路线不尽相同,即便来到了后半场,档期冠军花落谁家还是个未知数。但要说在这批逆袭项目中表现最稳健的,犀牛君投《长安三万里》一票。

从映前业内预期的5亿左右,先后遭遇《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等多部力作的接力夹击,再到累计票房突破16.8亿元,跻身国产动画电影影史票房亚军和本年度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作为一部最初并没有被广泛看好的影片,《长安三万里》在上映的一个月多来拿出了惊人的稳定性,挺过了来自各式新片的数轮冲击。

在今年这个史无前例之“卷”的暑期档中,一部受众群体数量相对弱势的动画电影可以在厮杀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堆高热度,状况之稀有,表现之强劲,让我们不由得赞叹:强势逆袭绝不是说说而已。

暑期最强长尾?

《长安三万里》所谓的暑期档最稳,首先建立在票房层面。

客观来说,在上映之初,由于同期有热映项目统治市场,这部影片的类型题材又缺乏对标样本,加上对观众压力较大的168分钟超长片长……种种因素叠加,导致了行业内对这部影片的预期并不算高。

《长安三万里》的开局也确实比较常规。在7月8日上映首日,该片仅拿到了8851万元,排片比例、票房产出均位于当日第三的位置,不及大爆款《消失的她》《八角笼中》。

而就像今年暑期档许多影片一样,随着口碑发酵,《长安三万里》的后劲也开始被激发出来。在上映第2天完成首次票房逆跌后,该片继续发力,并在上映第5天升至日榜亚军,于上映第9天首次夺下票房日冠。

期间,该片的每日票房占比均高于排片占比,上座率在同期项目中遥遥领先,一度造成了江浙沪等地区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

直至《封神第一部》的正式公映,《长安三万里》才被拉下日冠位置,此时已经是该片上映的第 13 天。尽管该片排片量受到新片影响,但仍然在上映第二个周末两天拿下超过 30%的超高上座率,同时维持住了 1亿+的日票房产出。

《长安三万里》的上座率有多好?打个比方,以出现上座率峰值36.6%的7月22日这一天为例,该片的场均人次达到了44人,类比竞争最为激烈的今年春节档大年初一,这个成绩都足够排到第三位。

而凭借稳定上座情况,该片得以延续长线势能,连续多日稳坐日榜亚军、季军位置。时至今日,这部上映了一个多月的老片,上座率、场均人次依旧位于同期上游,稳步奔向17亿票房大关。

《长安三万里》的续航之久,几乎横跨了半个暑期档,抗跌能力着实惊人。

其次,口碑层面的稳健同样不可忽视。

按照市场规律,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受众圈层的突破,每一部电影在公映开分后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口碑变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变动是向下的。不过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就打破了这种口碑规律,实现了口碑与话题度的超强逆袭。

这部影片在公映第二天开出豆瓣8.0高分后,在首周攀升至8.2分,一路稳健上涨至现在的8.3分,逆袭成为暑期档新片口碑TOP1。

我们可以将《长安三万里》的涨分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映初期,随着核心目标受众进场,积极的观影反馈助推影片在开出高分后继续上涨;第二阶段长尾发酵期,影片热度蔓延至更多圈层,换来增量观众的大范围自来水,因而在上映后一个月左右出现了第二次评分上升。

在票房逆跌、口碑逆跌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长安三万里》的票房、口碑双双上涨仍能够在诸多佳作中“卷”出新高,成了今年暑期档唯一一部杀出重围的爆款动画电影。

而这部暑期档国产动画的成绩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票房数字更加优异。

要知道,这种超长周期的持续性上涨,在过往市场中相当罕见。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长安三万里》的口碑、市场走势就仿佛如“小火慢炖”。一步一个脚印,用持续出圈换来异常稳定的上座率,这才能扛住大盘的挤压,抱着超长长尾效应一路挺进8月。

长尾效应如何造

任何走出长线的项目,都离不开过硬的自身质量。对于《长安三万里》,我们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拆解这部影片的长线热度。

其一,新意。

这更多是由影片的选题所决定的。作为市面上首部以诗人作为主角的文化类题材动画,《长安三万里》选题既新颖,又兼备着文化属性和较强的教育感染力。于观众而言,它的“新”在于一种来自于课本、生活中的熟悉感,高适、李白、杜甫、王维、盛唐气象、大漠边关,这些熟悉的叙事元素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其二,品质。

如果说是影片选题决定了基本盘,那么内容品质则决定了《长安三万里》的高上限。

这部影片以李白、高适两位诗人为中心折射唐朝由盛转衰的一段历史切面,故事丰满工整又不乏趣味性,叙事层面也相当流畅,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影片新颖地选择将高适作为第一主角,反观文明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带给了观众足够新鲜感。与此同时,由于文化题材相比神话或玄幻等题材更耗费工笔,需要创作者拿出大量时间进行考据,也决定了这部影片有更多细节和能量,触发观众的高强度同频共振。

其三,共鸣。

电影能走多远,取决于共鸣有多强。这句话对于其他档期的影片或许并不绝对,但对于竞争异常激烈的这个暑期档而言,事实基本如此。

《长安三万里》能够有今日成绩,离不开对各个圈层观众的精准触达共振。

作为影片核心受众的古诗词爱好者及亲子观众,在这部影片的出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前者无需赘述,他们是《长安三万里》当之无愧的头号自来水。而后者亲子观众,也成为了这场长效出圈的中坚力量。

可以看到,影片所具备的教育意义十分符合这部分受众的观影刚需。极富盛名的诗人诗句、熟悉又陌生的盛唐风情,直击低龄观众家长的教育痛点,在观影过程中让孩子寓教于乐。而这批观众的口碑及相关教育话题的发酵,也一直在助力影片的破圈传播。

影片中后期推力则更多源于增量观众,也就是覆盖圈层更加广泛的成年观众。

在影片上映中期,随着观影群体的持续扩大,有不少中年观众都透过影片中的诗人经历产生共情。影片中对李白郁郁不得志的表现,让人们熟知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跃出文字化为一段鲜活境遇,更让这句经典诗句延伸为一句流行语。

依托于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中的传统文化,《长安三万里》激起了观众在文化层面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最后,破圈。

以新意为切入、品质为根基、共鸣为出口,正是前三者奠定下了《长安三万里》的高话题度。促成了这部影片在大众层面的持续破圈。

这一边,观众主动二创模仿影片名场面、解读诗人关系、拆解台词与诗句;另一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也加入夸夸大军,联动各地文博机构考据影片文物彩蛋。乘着暑期的旅游热潮,《长安三万里》还与多个影片相关城市的文旅进行联动,众多观众纷纷开启亲子研学、寻访之旅。

在宣发与观众的双向奔赴下,从影片细节到话题发酵、延伸领域,以优质内容为圆心,影片成功化身文化产品将“共鸣”辐射至全国大地各个观众圈层。而这也反哺影片市场热度,助推上座率与排片的双双上涨,最终上演了这出暑期档的超强长尾。

国产动画电影打破定式

某种程度上说,《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必将被“记入史册”的国产动画电影。

于项目本身而言,《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迄今表现最好的一部作品,口碑及票房都达到了新高。经过前几年多部电影的铺垫,追光动画终于在这个暑期档完成了质变,正式步入10亿+时代。

而这部影片对于整个国产动画电影领域更具备不俗价值。

今年是电影市场的复苏之年,但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踏出复苏的这一步并不容易。

在《长安三万里》问世之前,上一部进入10亿大关的非低龄向国产动画电影还要追溯至2020年国庆档的《姜子牙》。持续三年之久的低迷期,让“国漫崛起”的口号逐渐虚无缥缈了起来。而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的冷意,还从《姜子牙》手中接过了动画影史票房第二的接力棒。

这个成绩,已经足够让所有动画人振奋。

抛开票房表象,这部影片的内容创新也能够为国产动画电影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繁荣,然而头部项目的题材类型却呈现出高度相似性。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批目标青年观众群体的传统神话、民间传说题材动画,撑起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大半个江山。不知不觉间,神话、传说题材+以强视效为核心的成人向内容仿佛成了爆款国漫的通用公式。

相比之下,《长安三万里》身上写满了格格不入。一个没有经历过市场验证的文化题材,没有神仙志怪的视觉奇观,甚为朴素的内容表达,主创人员抛开创作定式大胆迈入全新的题材领域,打造出了这部令人惊喜的动画电影。

也正因如此,《长安三万里》最初才没有被认为会是大爆作品。

而现在,观众用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肯定了文化题材的市场价值。脱离了有巨大解读与改编空间的神话传说,以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跨越千年与当下观众形成共振。这种辐射全年龄段观众的超广受众群体,以及超出预期的情绪共鸣深度,都在赋予市场新的可能性。

一定程度上说,这部《长安三万里》,是在为国产动画电影创作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这才是行业等待许久的,真正意义上的“破冰”。

如今,稳健的市场走势昭示着《长安三万里》的长尾效应仍然在持续。李白与高适的故事结束了,而这个暑假属于《长安三万里》的篇章还远未划上句号。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